精神和基本原则的调整范围。第四,为法院的审判活动提供审判准则。在税收行政诉讼活动中,法院在对征税行为合法性进行审查时,包括对征税决定是否符合法定程序的 税收通则》第91条、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第103条都规定了不给予当事人陈述意见机会的情形。因为,对于须急速作出决定,或事实已明显、限制自由财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914.html -
了解详情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政案件,如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应予受理,不属于上述情况的,不应受理。”这一司法解释适当扩大了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将民事诉讼法 上人权的实然性的只有诉权,也就是法律制度应当保证公民个人可以享有自由地陈述保障人权要求的权利。”诉权作为一项制度性人权,它是通过司法以和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14.html -
了解详情
对行政诉讼中的事实问题的内涵作如下界定:所谓行政诉讼中的事实问题,系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发生争议的,需由法官依据当事人的主张与举证而为判断的,有关具有法律意义 。事实乃是对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一种断定和陈述,对同一物或事件不同的人可以截取出不同的事实命题。[9]对于行政机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85.html -
了解详情
对行政诉讼中的事实问题的内涵作如下界定:所谓行政诉讼中的事实问题,系指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发生争议的,需由法官依据当事人的主张与举证而为判断的,有关具有法律意义 。事实乃是对呈现于感官之前的事物或现象的某种实际情况所做出的一种断定和陈述,对同一物或事件不同的人可以截取出不同的事实命题。[9]对于行政机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176.html -
了解详情
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第一百二十四条人民法院对下列起诉,分别情形,予以处理:(一)依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告知原告提起 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第一百三十八条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当事人陈述;(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三)出示书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1739.html -
了解详情
的法律性。 有学者认为,案件事实的建构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法律职业者在听取当事人陈述的基础之上,对实际发生的事件作出合乎情理的想象;二是依证据和判断 ,要依照法律程序进行,要客观全面,必要事实采取高科技手段进行调查取证。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行为的时候需要有合法的依据,因此,在诉讼中一般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7941.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性之基础的核心原则。(注:国外学者在分析公正审理权时指出:倾听双方陈述,是恰当概括刑事审判与民事审判之古老法则,大量现代宪法和国际文件对此已作了 言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个中所言调解改为和解或许更为恰当。 那么,行政诉讼和解对于我们所言的当事人之间权利的对等关系意义何在呢?首先,它是一种对等的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478.html -
了解详情
博士后研究人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讲师。 【注释】 [1] 林莉红:论行政诉讼模式与举证责任原则的运用,载《法学评论》1995年第5期。 [2] 遗憾的是,法官对此置之不理,在判决书中甚至对当事人的陈述全然未作回应。 [32] 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行政诉讼采取职权主义的国家,往往在历史上有着强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393.html -
了解详情
自己的合法权益。 5、两者都是独立的诉讼主体。在诉讼中都享有请求回避、陈述事实、提供证据、质证、辩论、请求重新勘验、鉴定,以及对不利于自己的判决结果 的第三人虽然参加诉讼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他总是协助当事人一方为诉讼行为。 6、行政诉讼第三人如果未参加诉讼,以致合法权益未得到保护,不可能另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43.html -
了解详情
自认证据规则的雏形[1];但在当时,它与“供辞”、“款服”[2] 即当事人陈述、被告人口供,并没有明确界限, 并不是现代证据法意义上的自认。由于 权利。 法官质证则是为了核实证据效力,为客观科学地认证做准备。民事和行政诉讼当事人的法定代表人、代理人以及刑事被告人的辩护人均应是质证主体。 ——自认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3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