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再审的法定事由,可以成为有效制约法院的一种力量。 其二,民事诉讼程序自身的限制。民事诉讼以不告不理为基本原理,故当事人恶意串通等特殊情况是不可能由于 的法律错误和后果,只需二审法院纠正(改判)即可,法官本人的行为最多属于对法律的理解有一定误差或技术瑕疵,称之为严重违法行为并受到罢免实属牵强,即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9.html -
了解详情
效力及若干相关问题研究[A].曹建明.诉讼证据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370. [22][意]莫诺.卡佩莱蒂.徐昕译.当事人基本程序保障权与未来的民事诉讼[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59、107. [23]李浩.民事证据的若干问题兼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司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0.html -
了解详情
的产生,相较而言,如果从反诉所具有的诉讼攻击性功能来理解,则有可能从保护当事人诉权的角度来认识民事诉讼当中的当事人主义。当事人提起反诉应当以行使诉权和 美法模式下的美国民事诉讼所实行的强制反诉也是以特定的条件为限制,而并非一概而论,并且,强制反诉与任意反诉并行不悖。 二、提起反诉的基本形式 (一)关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8005.html -
了解详情
会议《关于民商事管辖权及外国判决执行公约》(草案)第22条第1款对不方便法院原则的界定更为具体:在例外情况下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该法院行使管辖权明显不合适,而且 为标尺修正该国民事诉讼观念。所以,对于判决终局性的理解,强求各法域达成一致是不现实的。其实,法律冲突既已存在,不妨从解决法律冲突的基本方法寻找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398.html -
了解详情
、左颈总动脉离断而死亡。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亲属与被害人亲属达成民事赔偿协议,约定由被害人亲属提出书面谅解意见,只要法院不判处死刑立即执行,被告人 和解的纠结而言,它充其量只是允许司法者在尊重司法基本规律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对部分轻微犯罪案件在加害、被害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后放弃行使国家刑罚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500.html -
了解详情
的电子网站上登记并公开。[21]示范性诉讼基本按照德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但《民事诉讼法》中的第91a、278、306、348-350、379条除外 的乡级地方国家政权,可以作为赫哲族部分群体公共利益的代表。故在符合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原则、不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前提下,赫哲族乡政府为维护本区域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4.html -
了解详情
上的错误由上一级法院来纠正更有权威性,也更容易发挥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如对这类事由的审查原则上采取书面方式的话,就不会给上一级法院带来太大的成本或资源 程序也做了规范,但原理上这个阶段不能视为民事诉讼程序的一部分,而应当放在检察业务的处理规程或信访制度的框架内去加以理解。因此,本稿有关抗诉程序的讨论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12.html -
了解详情
,而缺乏对中国自身刑事诉讼实践的基本关照;另一方面,几乎所有论著都自闭于刑事诉讼法学的学科界限,而对相关学科如民事诉讼目的论的研究成果视而不见。在笔者 一方的目的,相反,其设定应当独立于任何一方的目的而具有中庸性。[18]按照笔者的理解,这就是要求刑事诉讼目的本身应当具有公正性,亦即:其一,必须公平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法律关系本身决定了争议当事人权利的自主性与平等性,而作为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诉讼当事人平等原则,既决定了一审原被告地位的平等,也决定了二审程序中上诉人 建设也极为缺乏。因此,还不能说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已对此原则有所规定。 三 结合对民事上诉制度禁止不利益变更原则的理解于对国内外相关立法状况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712.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角色扮演的理解:在角色实践中,虽然存在着程度不同地对规范角色的偏差,虽然与当下中国的司法场域所型构起来的运作逻辑或现代司法的某些基本原则多少也有些 的法院主体性迷失,调审分离是本文坚持的基本立场。对此,我国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应当将法院调解从民事诉讼程序中完全分离出去,建立非讼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58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