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应当形成合力,实行双轨制,尽可能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将附带民事的问题予以妥善解决,这样,一是有利于及时掌握和控制被执行人的财产;二有利于作好调解工作;三有 法律给被害人主持了公道,但被害人在获得了胜诉的刑事判决书外,只能对民事赔偿部分陷入无期的等待,附带民事的判决是否能够执行,却是一个未知数。 吉林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25.html -
了解详情
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精神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或者在该刑事案件审结以后,被害人另行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据此,人民法院不应受理被害人 看起来好象没有什么问题,但细究一下不难发现一些问题:当直接受害人死亡而赔偿权利人为其近亲属时,权利人和受害人是否一致?如果权利人和受害人一致即同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704.html -
了解详情
准确,量刑是否恰当,如果开庭审理,可以给上诉人及其辩护人一个陈述主张及其理由的公开场合,有助于法院更加全面、准确地判断一审法院判决在适用法律和量刑上存在 时提出增加赔偿数额或增加案外人为附带民事诉讼的共同被告。对前一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2000年12月9日发布的《关于审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有关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33.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 二、人民法院在适用简易程序时,若发现被告人有立功、自首或累犯情节的,是否应中止审理,转为第一审普通程序重新审理 有人认为,不宜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形 混合诉讼,是以刑事诉讼为主,附带民事诉讼为辅的。只要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法定代理人符合法定条件;有明确的被告人;有请求赔偿的具体要求和事实根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01.html -
了解详情
兼采被害人自诉。我国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2项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显然在我国的 中被害人的权利要全面于公诉案件中的权利,在刑事自诉和附带民事诉讼中处于一种主导型的控诉者和赔偿请求者的地位;而在公诉程序中则处于权利欠缺、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18.html -
了解详情
降低了司法权威。所以,现行的20天审限的规定过于片面。另外,如果是附带民事诉讼的简易程序案件,现行规定则更加不合理。因为:1、刑事事实清楚不必然说明附带民事 部分很可能要判决结案,其执行也成问题;如果判缓刑,被告人没有了判刑的压力,也会怠于处理民事赔偿问题,影响被害人的权益。总之,在轻刑化思想的指导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481.html -
了解详情
案的刑事被告人进行审判,从而同一共同犯罪事实,必须分几次对各共同致害人进行刑事审判。特别是取消收容审查后,为避免超期羁押,第二种情形日益增多。由于没有 自主地选择其中之一。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本意在于切实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得到有效补偿。在共同犯罪中,各刑事被告人承担的赔偿责任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9.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何种权利?同样很难回答。因此,笔者认为,对于一般人格权“权”与“非权”的界限,理论界必须加强研究,立法或司法解释必须明确加以界定。二、侵害财产权的 损害赔偿不表明它无权获得精神损害赔偿。如前所言,刑事案件受害人不能通过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获得精神损害赔偿,不表明他不能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精神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84.html -
了解详情
受理的一审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本解释的规定。”也就是说,在5月1日后立案但交通肇事于5月1日前发生的交通肇事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可以 没有必要对此以受理时间为准就溯及力问题做出例外规定,而应当以产生人身损害的侵权行为时(如交通肇事发生时)该司法解释是否生效为准,决定该司法解释是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618.html -
了解详情
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所以,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是可以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而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刑事诉讼中,对犯罪份子进行判刑令其坐牢,惩罚 法释[2000]47号《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规定》第1条第2款规定:“对于被害人因犯罪的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针对以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4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