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选择上,论者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别。例如,有学者主张以死缓全面替代死刑立即执行;⑵但也有学者主张以立功这一法定从宽情节作为司法实践中限制 期。 ⑽参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7008.html -
了解详情
审后,被改判死缓。如王志才案和李飞案。3.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尚未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基于证据与程序存在问题两次不予核准,发回重审, 的暴力犯罪 [18] ( P103) ,不能随意扩大解释。 (三)保障死刑犯的基本权利 预防死刑错案的发生,还需要加强对死刑犯基本权利的程序保障。对此,我国2012年修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980.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案件应做到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否则不能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一切合理怀疑是指:(一)现有证据不能完全涵盖案件事实;(二) 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221-222. [美]巴里奈克.死刑的代价[A].邱兴隆.比较刑法(第一卷)[C].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946.html -
了解详情
,前者的情节明显要重于后者,在量刑时即可适当从重处罚,可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 本文所研究的犯罪手段,即是一般情况下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形态存在的犯罪 (一)严格把握手段特别残忍的认定标准 如前所述,手段特别残忍往往是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的积极情节。如果认定手段特别残忍的标准比较宽松,那么,很有可能把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9600.html -
了解详情
,前者的情节明显要重于后者,在量刑时即可适当从重处罚,可判处被告人死刑立即执行。 本文所研究的犯罪手段,即是一般情况下作为酌定量刑情节形态存在的犯罪 (一)严格把握手段特别残忍的认定标准 如前所述,手段特别残忍往往是司法实践中适用死刑的积极情节。如果认定手段特别残忍的标准比较宽松,那么,很有可能把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7759.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向人大代表透露:判处死缓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人数,死刑执行减少了,由于运用多种形式打击刑事犯罪,依然能保障社会稳定, 南方周末》2009年12月16日。 [7]最高人民检察院自2007年就设立了死刑复核检察工作办公室的内部机构,现在已经得到中央的正式批准,下一步可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8.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曾向人大代表透露:判处死缓的人数首次超过了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人数,死刑执行减少了,由于运用多种形式打击刑事犯罪,依然能保障社会稳定, 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在解读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报告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死刑核准权后,促进了一、二审质量的提高,即使在这种情况下,200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471.html -
了解详情
特质的惰性使得普通民众和执法群体接受起来困难重重;再次,社会物质力量欠缺。废除死刑,长期监禁随之增多,经济成本大大提高,而我国现有经济水平似乎不足以支撑如此庞大 的程度;罪行极其严重,但其主观恶性也未达到必须立即执行的程度;主观、客观均达到死刑立即执行程度,但行为人具有可以或者应当从宽处罚的其他情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223.html -
了解详情
死刑缓期内,不知悔改,继续作恶,故意犯罪的,才会被执行死刑。这一制度对限制死刑立即执行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能促进犯罪人改过自新。 三、我国死刑 以杀人的方法抢劫或抢劫后杀人,不利于保护被害人,因此对抢劫罪都不应适用死刑。至于盗窃罪,无论盗窃何种物品,也只是侵犯物品所有权。在充分尊重人权、人民当家作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59.html -
了解详情
的情节,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便应对犯罪人从轻或减轻处罚。也就是说,犯罪人论罪应当判处死刑,但由于存在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也有排除 在公共场所有预谋的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影响极坏,依法应当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为理由提出抗诉。二审法院认为,被害人一方虽然有一定过错,但是刘某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