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人们在思想上接受向他们提出并争取他们同意的命题。修辞并不是空洞的辞藻和堂皇的外衣,而是让枯燥的法律成为更容易吞食的胶囊或糖衣,如果 :“判决意见中所使用的语言和修辞比判决结论更加重要,因为它们决定着所要得出的结论的对错,为了理解法律正义,我们必须考察隐藏在语言和修辞之中的法律主观领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05.html -
了解详情
系统的概念,于1972年正式提出了有机论的、整体主义的“盖娅假说”。盖娅是希腊神话中的大地女神,而地球作为活的系统被称为“盖娅”。盖娅假说认为 93页。 [12] 请参看[美]E·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84页注10. [13] 艾伦·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819.html -
了解详情
《性与理性》、《衰老与老龄》的基本思想和思路。其中第5章通过分析荷马史诗中的古希腊“国家”,勾勒了国家和治理(正义/司法)的起源及其基本理论框架;第6 问题,涉猎的时间、空间和学科都非常广泛。又比如,《法律与文学》不仅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理论的论争,而且有单独一编讨论一些有关版权和著作权问题。第三类著作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26.html -
了解详情
,它主张判断制度和行为是否正义和善的标准在于它能否使社会财富最大化”。(9)然而,这一效率性思想,归根到底,只不过是休莫功利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已,它将契约 义务,这种义务并没有具体的法律规定,而且会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形发生变化,法律只能对其作出概括性的规定。例如《德国民法典》、《希腊民法典》等均对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88.html -
了解详情
”22这不仅表明了长期作为社会热门话题的正义与刑罚有着悠久而永远不可割舍的关系,而且还说明了刑罚是作为正义而存在的。因此,如同法律被看成是 说此乃从德国哲学家尼采(FriedichNietzsche,1844-1900)关于惩罚、国家起源的哲学思想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有关刑罚权起源的见解。尼采认为:最早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22.html -
了解详情
,去伪存真,可以解决刑法规则抽象有余而具体不足的问题。三、以刑法渐变的思想指导刑事法治改革法随时转,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法律变革与之相适应,这是一条基本规律 的本质,法律应当是社会生活的“主宰者”。追求个别正义的法律衡平观。西方社会中对个别正义和实质正义推崇备至,从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论到近代莱布尼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1.html -
了解详情
角度看,这一分析过程与佛洛伊德分析中的新视角有几分相象,在一定条件下,它将促成个性变化。一旦学术研究揭开自由主义思想障目之处,人们可能 学者最终开始研究初审法院并发现,正如LennyBruce观察到的:“在正义的大厅里的就是正义”。运作中的法律制度证明是一个讨价还价的制度,是压制和便利之规则,它仅仅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6.html -
了解详情
正当化事由,这里面的法益衡量(利多于害)的标准乃是法律正义,是以价值为导向进行利益评价,从而反映了新康德哲学中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是指法秩序所欲实现 恩里科贝林书,第5~6页。 {25}转引自柯耀程:《变动中的刑法思想》,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26}但是,麦耶认为这种规范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65359.html -
了解详情
当我们顺着历史线索追溯西方早期思想家的法律思想时,我们发现,人类自有法律以来,就在不断探讨法律的作用。西方早期思想家们对法律的作用发表过许多见解,并形成 利用的局面。可以尝试在信访条例中对信访的条件加以限制,比如规定案件必须经过法院的再审程序,仍无法获得当事人所追求的的公平正义时,才可 以走信访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1049.html -
了解详情
刽子手们在经受正义法庭的审判时竟能恬不知耻、理直气壮地宣称自己当时是在执行国家的法律,并以此主张自己无罪。 尽管人们围绕恶法亦法与恶法非法 1996年版,第492页。 【参考文献】 {1}郑戈.法律与现代人的命运:马克斯?韦伯法律思想研究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美}庞德.通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098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