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5期 【摘要】无论在解释论还是立法论上,刑法对财产权的保护都要讲求均衡原则。对解释具体财产犯的构成要件解释时,既要尽量避免两个财产 违背被害人的意志而取得财物而诈骗罪是基于被害人的有瑕疵的意思而取得财物,被害人的认识错误部分地抵消了诈骗的危害性;综合来看,立法者或许是认为盗窃和诈骗的法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78.html -
了解详情
犯的法网设置及其变动问题,并且从立法论的层面上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财产犯 刑法保护 配置 均衡性 刑法是法益保护的最后一道防线,刑罚亦体现为强烈的 被害人的意志而取得财物而诈骗罪是基于被害人的有瑕疵的意思而取得财物,被害人的认识错误部分地抵消了诈骗的危害性;综合来看,立法者或许是认为盗窃和诈骗的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34.html -
了解详情
的刑法解释论主张,解释刑法时只进行形式的、字面的、逻辑的解释与判断;实质的刑法解释论主张应对刑法进行实质的、价值的、合目的的解释,它除了关注刑法的 对公款的正常使用权。[4]正是基于对挪用公款罪本质的认识,《第384条第1款的解释》)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包括:将公款供本人、亲友或者其他自然人使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554.html -
了解详情
时,可以将最后结果作为严重情节或者恶劣情节,从而决定行为的犯罪性,对行为人定罪处刑;如果前行为只是一般的错误或者轻微违法行为,则对于最后结果就不应负刑事责任 能确定他对这一结果的产生具有认识或认识可能。因此,这时考察介入因素的异常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已不属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问题,而是已经进行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173.html -
了解详情
理想或思想能力;恰恰相反,他在邪恶当道时为虎作伥,是因为他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思维能力。不是原罪形式的人本性恶或人本质恶使人和社会陷入大恶。使人陷入专制 按自身的意义来行动的。因此,意志自由的观点应该在刑法学上予以重新审视,而期待可能性的理论在此应该慎用。 4、刑法中的违法性认识以及刑事责任理论应该体现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40.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是否是基于陷入错误而自愿交付财物。所以在对合同诈骗罪犯罪人的主观故意进行界定时,必须要结合行为人是否采用欺诈手段这一最根本直观的判断准则,并结合 故意,即通过犯意联络,均认识到要共同实施合同诈骗行为,并希望通过签订、履行合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第二,由于刑法明确规定合同诈骗罪以非法占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510.html -
了解详情
时,可以将最后结果作为严重情节或者恶劣情节,从而决定行为的犯罪性,对行为人定罪处刑;如果前行为只是一般的错误或者轻微违法行为,则对于最后结果就不应负刑事责任 能确定他对这一结果的产生具有认识或认识可能。因此,这时考察介入因素的异常性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已不属于刑法因果关系的判断问题,而是已经进行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146.html -
了解详情
报酬罪为例,有学者主张对此行为完全可以依照民事行为进行起诉,这种观点从表面看来并无错误,法律的确对该行为有所规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民事手段介入的有限性 分化产生的潜在犯罪群体,如果不能在刑法上对其利益予以特殊的保护,必将诱发犯罪的大规模增长,刑法平等保护原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民生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97.html -
了解详情
报酬罪为例,有学者主张对此行为完全可以依照民事行为进行起诉,这种观点从表面看来并无错误,法律的确对该行为有所规制,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民事手段介入的有限性 分化产生的潜在犯罪群体,如果不能在刑法上对其利益予以特殊的保护,必将诱发犯罪的大规模增长,刑法平等保护原则只能成为一句空谈。因此,有学者提出了民生法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4284.html -
了解详情
越来越多、界限越来越模糊,加上资本市场的特殊性,错误使用概念的情况并不少见。因此,如何科学归纳、规范选择罪名应当成为新的研究方式。 1997年刑法典第182条 构成要素可能会成为操纵市场的判断要素。 刑法修正案(一)对第182条的修订是基于对证券、期货市场等金融市场具体构成对象认识的深化,修正案(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5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