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受到控辩双方的质询以及司法人员的审查判断,因此,“证人若不能成为申请回避的对象就可能产生虚假陈述”的担心是多余的。更何况,根据《刑事诉讼法》第98 时不在现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司法机关应该对不在场证据(Alibibeweis)进行严格的审查判断,以辨真伪。那些人可以成为不在场证人呢?据台湾学者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511.html -
了解详情
与否的评价,因而,对证据进行审查判断、查证属实实际指涉的是证据必须是真实的,即具有真实性,并不是指证据的客观性。[19](P399)应该说,这些观点都 的关联性来说,就是在刑事案件、民事案件发生的同时产生的。关联性的产生标志着相关事实的证据品格已经具备。这种由关联性决定的证据品格就是证据的自然本性。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805.html -
了解详情
联系是客观联系而不是办案人员的主观想象和强加的联系。此点自属当然。其二,证据的相关性应具有实质性意义。即与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关。在刑事案件中,是指关系当事人 (如排除传闻证据、排除非任意性口供等),对证据的证明力,则不作更多限制,而是交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对口供,则有某些例外,许多国家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56.html -
了解详情
先入为主问题,由此造成误断、错判。当办案人员在收集不到其他证据可供查明案件真象的时候,往往凭着个人的认识和判断要求犯罪疑人或者被告人作出符合办案判断的 应强化检察机关对侦查活动的监督。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有权监督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但是由于监督途径太少,只有审批捕和审查起诉两种,这对于侦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9969.html -
了解详情
。就此而言,我们认为,从是否规定证据证明力和审查判断证据的规则来看,我国实行的是比大陆法系更为彻底的自由证明。具体而言,我国刑事证据制度的特征表现在: (1) 》,载《法学译评》1999年第4期。 [15]何家弘:《陪审制度纵横论》,载《法学家》1999年第3期。 [16]参见陈一云主编:《证据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095.html -
了解详情
检察官、法官作为审查判断证据的参考材料。 在西方,非法通常指侵犯了宪法所规定的权利。而在我国,笔者认为非法应当指违反了宪法和其他一切法律(特别是刑事诉讼法), 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注释】 [17]参见陈光中、张小玲:《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在我国的适用》,载《政治与法律》2005年第1期;杨宇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32.html -
了解详情
又有其易受内部和外部因素而产生质或量的误差的一面,辩证地把握它的这两个方面,才能做出科学的,准确的审查判断,防止对被害人陈述证据在运用上的主观 指在学理上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标准将证据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由于被害人陈述是刑事诉讼中主要证据的来源之一,具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因而对于被害人陈述在法学理论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004.html -
了解详情
种认识,而“管理”则是一种行动。“判断”的前提是争议的存在,司法权即是对存在于过去的是非、真假、曲直的客观证据的选择和确认,其全过程是建立在既定规则即 司法审查的方式按下述步骤实现:首先,将法院的审查权和执行权剥离,法院只负责审查,而执行则完全回归行政机关。其次,由行政强制执行法明文规定由行政机关自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763.html -
了解详情
联系是客观联系而不是办案人员的主观想象和强加的联系。此点自属当然。其二,证据的相关性应具有实质性意义。即与案件的基本事实相关。在刑事案件中,是指关系当事人 (如排除传闻证据、排除非任意性口供等),对证据的证明力,则不作更多限制,而是交由法官自由判断。但对口供,则有某些例外,许多国家限制口供的证明能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20.html -
了解详情
”的例外等在此后相继确立。此外,从日本的有关立法和实践也不难看出,统治阶级的刑事政策对非法证据的取舍产生重大的影响。如1951年8月,日本共产党8名 为危害国家安全或重大社会公共利益的犯罪,以免使例外成为一般。(二)关于非法证据效力相关配套制度的构想1.设立证据的庭前审查制度如前所述,我国没有专门的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