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而适用该规定所得结果显然违反社会正义时,可以直接适用诚实信用原则”。同时,为了防止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设计了《建议草案》第6条第3款:“法院直接 传统的国家,法官对待法律问题的基本态度是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因此,在确定举证责任分配的规则上,从最高人民法院起草《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说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99.html -
了解详情
参见上揭,日本律师协会德国民事诉讼视察团编,《德国民事诉讼的实态》,97页以下。)同时,除了部分基本的书证之外,一般认为法官原则上也不应在口头辩论 本身已基本形成这两个阶段。因此,所谓争点整理结束后进行的调解也可以大致理解为准备阶段的调解,在此时点上尝试说服当事人和解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尽管作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7.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还需补充以下几点:(1)如果将“民事诉讼的目的”与“民事诉讼的功能”做大致相同的理解,那么无论是“私法权利保护”、“私法秩序维持”还是“纠纷解决” 会向着发挥当事人主体作用、落实举证责任制度和完善辩论原则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一些过去由法院承担的工作(如调查、收集证据)现在就要由当事人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6.html -
了解详情
”反之,如不允许法官享有自由裁量权时,法官则无法对案件作出妥当的裁判。民法理论认为,“民事基本原则”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就是赋予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一定的 明确答复后下判,使上诉审形同虚设,两审结果一样。[4]参见江伟主编:《民事诉讼法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页10.[5]陈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9.html -
了解详情
会比债权人更值得保护,而且根据程序法上的谁主张谁举证的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在一般情况下,举证困难应是提起诉讼主张权利之人,即债权人,而非债务人 权利的概念可以说只是一个“开放式概念”或者说是一个“框架概念”。根据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个有效完整的权利由两个要素构成,一是“特定利益”,一是“法律之力”。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006.html -
了解详情
一种绝对原则放之四海皆准,不受任何条件限制。例如公开审判是诉讼的基本原则,但对特定的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案件,就须不公开审判。罪刑 诉讼法》规定,被害人对刑事部分无上诉权,如果其不是作为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提起上诉,就无权参与二审诉讼,只能将其诉求、主张向公诉机关反映,通过公诉机关提起抗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1623.html -
了解详情
,但总体来讲,仍缺乏科学和充分的实证分析。[12]评价的消极程度也与人们的理解有关联。认为举证时限制度体现了绝对失权的,消极评价就非常低,甚至到达 疑问。基于合理分配司法资源、兼顾诉讼经济的要求、保障当事人的程序利益、落实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需要,以及当事人应当负有促进诉讼的义务,都是举证失权的法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4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弱势群体保护机制的完善 (一)切实理解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贯穿于民事诉讼全过程,对民事诉讼的全部诉讼行为都具有导向作用。 平等 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以保障实现其合法权益,完善国家司法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684.html -
了解详情
减轻法院的负担,还有利于实现司法的人民性。对于在民事诉讼中增设小额速裁程序,目前学术界基本达成了共识,但是在一些具体制度问题上还存在争议。例如,小额速裁 对于法律适用规则,许多法官只是简单地理解为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特殊法优于普通法,后法优于前法。这仅仅是法律适用中解决冲突规范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基本规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175.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申请再审。 (四)再审新证据与原审事实和诉讼请求的关系。大陆法系各国和地区基于再审不可分原则的基本要求,都规定再审新证据必须与原审事实和诉讼 2009-01-01(5). [6]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7]李浩.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6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