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行使的权利。否则,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如在李国光主编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讲到,法官未向当事人说明 具体案件中如何恰当地把握这个度,才不致于违反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基本要求,往往不易掌握。如一起债务纠纷早已超过诉讼时效,而被告人由于法律知识欠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07.html -
了解详情
(一)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 在英美诉讼法上,证明标准是以多元论为基本特征的,即不同的诉讼法实行不同的证明标准,甚至在同一 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12。 [2] 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 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14。 [3] 李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4.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其原因在于:(1)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第61条将专家辅佐人作为诉讼参与人,实际上已部分确认了鉴定人与专家辅助 类型的证据,因此,无法建立专门适用于其的证据规则,将其独立为一种法定的证据类型有悖于证据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意义。(3)有学者认为,将电子证据划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34.html -
了解详情
的理论与制度、既判力理论与制度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与制度。 3.正确理解民事审判权的性质以明确民庭如何处理涉案行政行为。 我们不仅应当充分认识该类 行为,应当纳入民事诉讼程序加以审查。 [7]成熟性原则指行政行为必须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即已经达到成熟的程度才能允许进行司法审查的诉讼法基本原则。 【参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026.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为准绳仍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说,立法将该原则确立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了该原则是理解具体的民事诉讼规范和制度的观念 ,从审判方式改革直到现在10多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法院不来调查,案件就判了的说法,当事人一旦感觉主张未予支持时会不懈地诉诸其他方式来要求解决。法院在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9062.html -
了解详情
认识能力的那段经典论述,并对之作科学的理解。恩格斯说:一方面,人的思维的性质必然被看作是绝对的,另一方面,人的思维又是在完全有限地思维着的个人中 证定罪的责任、审判官违背直接审理原则的责任和审判官断狱出入的责任。(参见刘春梅.自由心证制度研究以民事诉讼为中心[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9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5.html -
了解详情
的内部机理、因何存在以及为何存在。这是对于该制度进行思考的最基本的着眼点。 当事人处分原则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自由支配依法享有的 (三) 文本理性与实证资料 本文针对民事诉讼执行和解制度的探讨,力求语境化地(设身处地地、历史地)理解这种相对长期存在的法律制度历史正当性和合理性,然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038.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的基础。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宪法性基本规定,主要包括法官独立、法定法官、法官受法律约束,当事人的接近裁判权、司法请求权,以及程序公开和程序公正原则等内容。[ 。法律的平等保护也是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之一,该原则也规定于联邦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第1款中。对法律平等保护条款的通常理解是政府必须使每个人处于同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1.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规定下来。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显著特征,这一点与其他国家相比是完全不同的,这个不同也应当在基本原则的体系部分得以体现,换 对检察官客观义务内涵和本质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因而无法围绕客观义务这个中心和核心价值展开规范的构架逻辑。因此,强化检察官参与民事诉讼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实际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为准绳仍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说,立法将该原则确立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了该原则是理解具体的民事诉讼规范和制度的观念 ,从审判方式改革直到现在10多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法院不来调查,案件就判了的说法,当事人一旦感觉主张未予支持时会不懈地诉诸其他方式来要求解决。法院在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0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