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随意性较大,对在何时释明、释明到何种程度、用何种方法释明、遵循什么原则释明等做法不一,因而亟需对其予以规范和完善。理论界对释明权的概念、历史 的构建和运作才具备现实可能性。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改革中,法官只有根据他们对事实的分析和法律的理解,通过心证的公开化,依法公正的行使释明权,认真履行审判职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83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为准绳仍是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可以说,立法将该原则确立为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就是强调了该原则是理解具体的民事诉讼规范和制度的观念 ,从审判方式改革直到现在10多年来,我们经常听到法院不来调查,案件就判了的说法,当事人一旦感觉主张未予支持时会不懈地诉诸其他方式来要求解决。法院在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5.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对人格权也做出了保护性规定。有权利就有保障,这是法治社会的一项基本法治原则。既然宪法和法律对人格利益均有规定,司法就必须有救济途径, 用语前后不一致,极易导致司法实践中对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理解的分歧。所以,出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及相关批复,确定了精神损害赔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01.html -
了解详情
改革提供参考意见。在本文中,笔者从正当性出发,就民事诉讼正当程序及其保障原理展开讨论。 正当性(legitimacy)的基本内涵是:某事物具有被相关人员或社会成员认同、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确定力或者既判力程序原则也属于正当程序保障的范畴。 有关具体案件的诉讼程序或诉讼行为不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须得有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601.html -
了解详情
类。我国《民法通则》第120条对人格精神损害赔偿作了基本规定,但对人身精神损害赔偿尚无明确的立法规定。《民法通则》第119条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 款完全相同)制定颁布时,民事审判实践还没有普遍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原则,所以当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不包括精神损害赔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不同了。刑事附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477.html -
了解详情
[67] 参见Watson,前注9,第201-206、217-219、221-222页。论及基本原则的主要部分通常指自然正义法则,沃森教授说道,通过法院对行政行为 陈述,尽管似乎已证实这些规定在实践中并不经常被适用。除了检察官替代利害关系人提起民事诉讼的广泛权力外,法院本身或其院长在特定情形下也可提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5191.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在分析行政法诚信原则的内涵时,秉承以下两种认识:一是尊重其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要求,并以通行的认识作为参照;二是分别就该原则 所发布信息的质量,从而更加有益于公众对行政政策的理解和接受。(3)保护相对人的正当信赖有助于防止行政政策的突然变动,借助预警机制和过渡性措施等手段,可以使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270.html -
了解详情
保证人民接近司法,法国大革命以后确立了“司法无偿原则”,这对法国之后的民事诉讼费用制度产生了影响。为了减轻当事人负担的诉讼费用,1977年12月30日第77- 有关的费用负担,做出审理决定。 以上诉讼费用负担的基本原则存在许多例外,有些例外是由法律规定的,有些则是由判例发展的:(1)根据《法典》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03.html -
了解详情
守法者相互之间总难以站在同一条理解的水准线上,不同的守法者对立法条文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并最终因理解的分歧而导致了诉讼,你能说这种分歧就是错误吗 费用征收的依据还不利于民事诉讼制度功能的全面发挥和民事诉讼目的的根本实现。笔者认为,确定诉讼费用的征收依据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原则:(1)有利于司法资源节约,确保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14.html -
了解详情
的言辞辩论能集中连续进行。第四,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应用的可操作性。对照前述外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的基本特点和内容,我们认为,我国只有形式意义上的“审 顺序,在设置审前准备程序之后,应当予以限制。笔者认为,应当以适时提出为基本原则,法官有予以判断、审查之权利。审前准备程序至少要求当事人尽可能穷尽、明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