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④第330页。 [13]前引④第318 页。 [14] 姜俊禄:《论工伤赔偿和民事损害赔偿的竞合》,引自人民大学复印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 期(总第118期)第38-42页。 [24] 王利明主编《人身损害赔偿疑难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401页。 [25] 前引⑨第183页。 [26] 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3621.html -
了解详情
这种模式的最大的优点在于充分体现了对受害职工的保护,特别是在工伤保险待遇和 民事赔偿标准均偏低的情况下,对受害职工权益的保障极为有利。这种 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该条文 含义如下: 1、适用对象。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 这里的用人单位包括中国境内的各类企业、有雇工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511.html -
了解详情
同一民事主体。引起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同时发生的同一不法行为,是由一个民事主体实施的。这一不法行为同时符合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构成要件。因而,其可能 的方式,有例可循,有法可依,也是我国工伤赔偿立法的趋势。 1)、1996年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劳部发[1996]266号文)其第二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570.html -
了解详情
该司法解释,是支持权利人兼得的,但用人单位责任竞合时,职工只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2002年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这些雇员受到伤害,雇主理应承担雇员受害赔偿的民事责任,参照一般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标准给予赔偿。由于民事赔偿比工伤赔偿要高得多,此时雇主便千方百计主张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15.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法律的两次调整:第一次社会基准法普遍调整,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第二次民事侵权法特别调整,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如果这样理解,那么在我国立法现实下,还是 既使雇工得到充分保障,同时也使雇主一定程度上免责。雇主为雇员投保,也意味着他已经将工伤赔偿风险作了转嫁,免除了其一定责任,因此,当发生工伤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161.html -
了解详情
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即无论用人单位是否参保,工伤者只能提起工伤赔偿,不能对用人单位 和行政诉讼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利,但如果法院做出行政判决撤销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决定,责令其重新做出决定,而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又以其他理由仍然做出职工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90.html -
了解详情
如何分担问题,由此,侵权行为法的适用就涉及到两个极点之间的平衡:一是受害人民事权益的保护,一是加害人行为自由的维护。整个侵权行为法的历史就在于如何平衡加害 侵权法的制裁与预防功能将丧失殆尽。 复次,补充模式可值赞同。补充模式是工伤赔偿的现代规则,已经为众多国家的立法和理论所接受。建立补充模式的目的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974.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实现其损失之填补,大都会选择诉讼渠道,工伤职工诉讼途径行使民事赔偿请求权具有常态化趋势,这是由现行工伤赔偿为前置程序的立法模式而内在驱动的。 -01-01/2120/html,2009年5月6日访问。[14][苏]约菲:《损害赔偿的债》(中文版),中央政法干校翻译室译,法律出版社,1956年版,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571.html -
了解详情
,如果职工发生保险事故则由用人单位为其工伤职工向保险机构办理工伤赔偿,用人单位不再承担工伤事故的民事赔偿责任。该工伤保险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企业为职工缴纳 必然加重了债务人的责任,这对债务人就有失公平。为了体现公平正义,在发生民事责任竞合的情况下,法律规定尊重债权人的意思,允许债权人选择行使其中一个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44.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过错方面的责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工伤劳动者的利益。 (2)有利于发挥工伤赔偿法律机制的制裁和预防功能 由于工伤保险具有社会保险的性质,且是国家强制各地 世平、刘新主编,中国工商出版社,2004.1 12、《试论交通事故民事赔偿与工伤保险的制度衔接》潘登,中国劳动,2003.3 13、《道路交通事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32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