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英美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在英美诉讼法上,证明标准是以多元论为基本特征的,即不同的诉讼法实行不同的证明标准,甚至在同一诉讼法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312。[2]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414。[3]李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9.html -
了解详情
放弃行使的权利。否则,会产生一定的后果。如在李国光主编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讲到,法官“未向当事人说明 案件中如何恰当地把握这个度,才不致于违反处分原则和辩论原则的基本要求,往往不易掌握。如一起债务纠纷早已超过诉讼时效,而被告人由于法律知识欠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947.html -
了解详情
争议具有关联性。当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人民法院可以采取行政诉讼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我们的理解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 只能由原告或者第三人提起,即民事争议的当事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提起应当严格遵循“不告不理”的原则,如果民事争议的当事人在行政诉讼过程中并没有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101.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在分析行政法诚信原则的内涵时,秉承以下两种认识:一是尊重其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要求,并以通行的认识作为参照;二是分别就该原则 所发布信息的质量,从而更加有益于公众对行政政策的理解和接受。(3)保护相对人的正当信赖有助于防止行政政策的突然变动,借助预警机制和过渡性措施等手段,可以使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98.html -
了解详情
。基于此种认识,本文在分析行政法诚信原则的内涵时,秉承以下两种认识:一是尊重其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要求,并以通行的认识作为参照;二是分别就该原则 所发布信息的质量,从而更加有益于公众对行政政策的理解和接受。(3)保护相对人的正当信赖有助于防止行政政策的突然变动,借助预警机制和过渡性措施等手段,可以使受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072.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有序进行,更关系到有关实体法立法宗旨的实现,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由于对证明责任的概念及其分配规则的理解有失偏颇,立法及司法实践中更缺乏细致 编.民商法论从[C].法律出版社,第7卷。 【7】翁晓斌.论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原则[J].现代法学,2003(8)。 [1] 参见常怡:《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2672.html -
了解详情
的权利。要真正在司法改革中贯彻以当事人为本,必须将抽象的原则转化为现实的制度设计。要使当事人的程序性基本权利变成现实的利益,首先要将当事人享有的基本诉讼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88~221页;蔡彦敏:《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的再思考》,载《政法论坛》2000年第2期。 [7]对两大法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403.html -
了解详情
十一条规定的不合理性,即在民事诉讼中区分域外证据与域内证据本无必要,也无法理根据(下文将进一步述及)。在此情况下理解,该第十一条规定应是一 纠纷,而在民事、商事领域中,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一条基本原则,这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表现为当事人通过行使程序权利对自己的实体权利进行自由处分,但域外证据证明制度却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809.html -
了解详情
过程中感受当事人诉求和社会的评价,才能真正理解社会对民事诉讼的客观期待,这是回应型民事诉讼发展的方向,也是民事诉讼目的定位的根据;另一方面,尊重司法 是其核心思想。1982年《民事诉讼法(试行)》通过的我国第一部民事诉讼法典,第一次系统的规定了现代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具体内容仍然是基于以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的正当性是促使这种变动朝着积极方面转变的基本依据。但就主体意志对于纠纷解决所起的作用来看,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合意与决定。由于 事实、去衡量程序事实。而且,如前所述,利益的复原实质也是法院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复原,带有法院的主观色彩,法院所裁决的结果利益系法院主观上认为符合正义的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