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总则内容不规范,将一些非原则性规范规定为基本原则;二是诉讼证据制度规定过于简陋,无法体现诉讼证据应有的操作性特点,使得司法实践中法院和当事人无所适从; ,以保证其修改合法有效性和应有的级别。如果不适当地调整其结构,将民事诉讼基本内容分离出去另行立法,不仅会降低基本法的位阶[3],而且会造成基本法与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697.html -
了解详情
2、被告人已经赔偿物质损失和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的理解问题。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4条规定:被告人已经赔偿被害人物质损失的 能力的情况下有可能破罐子破摔,使调解难以达成。但是,使被害人能尽量地得到全额赔偿应是司法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对在判决时没有全额赔偿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28.html -
了解详情
。对这个问题,最高法院在《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中已明确指出,附带民事案件范围限制于两类基本情况:一是因人体受到伤害导致物质损失的 诉讼的受理范围之外。我们认为这从法理上难以理解。按照国家法律统一性原则,精神损害赔偿应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理由是:其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6.html -
了解详情
在行政执法中,不少执法人员往往只重视具体法律规范的适用,而较为忽视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正确理解和适用,其结果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了行政执法上的 人员以往在税收检查中曾同该厂负责人发生过冲突,因此不予变更执行措施,该厂遂向法院提起诉讼。税务机关辩称,其执法并无过错,这批纸杯本属该厂所有,查封这批纸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389.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权主义成为调整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当事人不再是民事审判的客体而是民事诉讼的主人;民事诉讼的功能也不再像过去那样理解为主要是为了维护国家统治秩序,而是 集权和强制处分权之规定,因此,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范配置,出现了动机、权限与责任的严重错位,对民事诉讼基本价值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其程序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时,在总则中增加有关释明权规定,并把该规定作为民事诉讼的一个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同时还应强调该规定是一个强制性条款,审判人员必需 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理解,不清楚的要耐心解释,直至清楚为此,并要记录在案。其次,规范释明权行使的的条件和范围。在对抗性较强的民事诉讼模式中,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70.html -
了解详情
行政化模式,使那些决定司法化程序的基本原则贯穿管辖权争议解决的规范之中,这些原则主要包括公平、参与和及时的原则。公平意味着解决管辖权争议的程序在运作中能够达到在程序 诉讼制度变革》,叶自强著,法律出版社,2001年9月版。 3、《民事诉讼基本结构》,王福华著,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2月版。 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238.html -
了解详情
的初衷是为了运用国家权力对当事人进行救济。释明权属于诉讼指挥权的范畴,是法院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指导和控制的一种权利。释明制度是实现法律程序正当和司法资源 素质有待提高,庭审过程中法官对当事人已引证的法律的理解是否正确可以行使释明权。对法律原意的开示,应作为法官的释明职责加以明确。法官应向当事人告知相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64.html -
了解详情
学说林立。本文着重阐述诉权理论对指导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和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设立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诉权与民事诉讼法的目的和法的价值(人权、民主、正义、平等)之间 从而保障了当事人权益。? (四)诉权是从法的价值这一母体中孕育而生的? 价值是指某一事物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可理解为有用性和积极意义,它具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94.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的机会,当事人仍然会认为裁判对事实的认定是正确的,或者至少会理解法院对事实的认定。(二)防止突袭性裁判突袭性裁判是指法院在未能使当事人充分利用 政法学院诉讼法教研室编印,第58页。⑨[匈]涅瓦伊等:《经互会成员国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刘家辉译,法律出版社1980年版,第37页。[10][匈]涅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7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