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刑事诉讼法,遵守法定的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程序;追究被告人的民事责任,适用民事诉讼法,遵守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和诉讼程序,但由于两种诉讼根源于同一事实,具有 等与民事案件差异很大;加上当事人在法律素质、文化知识、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所以极易使庭审过程变得头绪紊乱、条理不清、重点模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3.html -
了解详情
,那就是借以监督当事人是否规避法律或者损害第三者利益。正因为我国法院调解那浓重的职权主义作风,基本淹没了当事人自治意愿之自由;且在立法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共同 地职权干预,尊重当事人意思自由。 3、调解程序有限性原则。民事诉讼实行调审分离,一定要对调解程序做必要的限定,即应对调解次数与期间进行限制,以防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9.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随意撤回自认或者再作相反的主张。一方面根据民事诉讼的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在诉讼中实施一定的诉讼行为后,没有正当的理由不得随意实施否定前一行为或 出版社,2002年1月修订版 9、李国光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2月版 10、《涉及身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32.html -
了解详情
规则的效力,而西方国家通常是从处分原则和辨论原则出发赋予其对法院的约束力。 就此,笔者以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际是借鉴了西方国家的 中主张被解释为见解,具体到民事诉讼之中,这种见解可以被理解为当事人对其权利是否享有和是否受到侵害的见解,也可以被理解为当事人对权利发生、消灭所依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98.html -
了解详情
。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进行民事、刑事、行政诉讼所必须遵循的法定基本原则,民事诉讼调解活动也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调解中,必要时需要审判人员劝说 反驳反面观点,就是有偏见,从而降低调解人员劝说的可信度。但是过多地谈及相反论点,又无充分的反驳,会使当事人理解为调解人员在暗示这个问题仍然属于有争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948.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所得继续予以追缴,以发还被害人陈某。2009年3月,陈某根据原先订立的还款协议通过民事诉讼将朱某父亲及李某一同告上法院,要求偿还被盗财物。 处理分歧: 从法律理论中寻找答案。 首先是对刑事优先原则的理解。刑事优先原则系指当某一法律事实或法律行为出现后,刑事法律和民事法律都有权调整时,而且刑事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017.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抗诉程序检察机关举证责任及规则的理解与适用 福建省尤溪县人民法院 罗朝栋 2002年4月1日生效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 所左右或无所适从。 2、检察机关举证规则。 按照“谁主张,谁举证”原则的要求,检察机关在民事抗诉诉讼活动中,以调查取证方式来落实举证责任。根据抗诉案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88.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就更无从说起。如果进一步考察对法律真实说的论述,就可以发现法律真实说的支持者们对法律真实的理解并不相同。法律真实或(1)被理解为待证 ,《政法论坛》1996年第2期,第49页。[⑦]刘道华:《应确认法律真实的民事诉讼证明要求》,《法律适用》,1997年第4期,第11页。[⑧]彭晓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7.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事实的证明程度就更无从说起。如果进一步考察对法律真实说的论述,就可以发现法律真实说的支持者们对法律真实的理解并不相同。法律真实或(1)被理解为待证 ,《政法论坛》1996年第2期,第49页。[⑦]刘道华:《应确认法律真实的民事诉讼证明要求》,《法律适用》,1997年第4期,第11页。[⑧]彭晓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77.html -
了解详情
证据,对方当事人认可或不予反驳的,可以确认其证明力”。由此,应当理解为我国是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 自认。身份关系案件不但涉及当事人双方的私人利益,更涉及多数关系人的利益,法院不受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限制,排除自认规则的适用。(2)、法院依职权调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4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