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中认定事实是严格按证据规则运作的。 (2)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原则 ①《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并未解决证明责任分配问题 该条第一款规定 2000年7月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3、毕玉谦主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法证据若干规定的理解 与适用,2003年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出版 4、李国光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7.html -
了解详情
一点。这样做至少有以下意义:首先,有利于确立不同诉讼的证明规则。虽然民事诉讼的认定事实与刑事诉讼的认定事实基本一致,但是二者在证明对象、举证责任、认证规则 理念则是贴近社会,亲近民众,使程序和审判行为能为大众所理解,强调民事纠纷的和平解决。在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加入公诉一方控诉犯罪人,不但增加了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42.html -
了解详情
的意识自治应当是现代调解制度的核心理念。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做好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对于及时化解矛盾,促进社会交易的 诉讼程序给当事人带来的理解困难,以通情达理的对话和非对抗的斡旋缓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既着眼于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现实纠纷,又放眼其未来的合作与和睦相处;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资源的巨大浪费。 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对民事诉讼证据的随时提出主义加以改造,以克服其易被当事人滥用从而导致诉讼混散的弊病。基本思路是对随时提出主义进行一定程度 几个方面:第一,证据失权制度有利于公平原则的落实和程序公正的实现。在法律上规定证据失权制度,通过设置提供证据的期间,能够为双方当事人创设进行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4.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或事由的发生而丧失。要使审前准备程序发挥整理争点和证据的功能,在我国目前的民事诉讼体制下,必须建立答辩失权和证据失权制度。由于被告在整理证据时 答辩状送达被告时,可以根据诉答情况或当事人请求决定下一步工作。如果当事人间的争点已基本明确,法官可通过初步审理(预备庭)进一步整理争点,或直接进入开庭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856.html -
了解详情
本文不再赘述。[4] 第三,这种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与现代民事诉讼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明显不相吻合。程序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欲使宪法规定的 角度看民事诉讼包括两大部分;证明行为和裁判行为。其中证明行为由当事人承担,裁判行为由法官负责。二者应当泾渭分明,不可相互混淆。当事人不参与裁判容易理解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487.html -
了解详情
(包括被告人和被害人),因此,应当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注4 2、关于物质损失的理解和界定 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 (虽然其有犯罪行为)是极不公平的。也有悖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这样不但无法保证执法的统一,也有损于我国法律的尊严。因此,为了使那些因犯罪分子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41.html -
了解详情
相反,会使我国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诉讼资源更加趋于紧张。 (五)、我国目前的法院取证制度违背了私法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的基本要求,何谓私法自治 学院学报,2002,32(1)7475。 [3]宋春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的理解与适用,诉讼法学[J].司法制度,2002.5。 [4]刘家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
外的冲突纳入体制内予以消解。这也就是将公众参与确立为环境法基本原则的重要价值之一[5]。 2、从政治学理论角度分析,公众参与民主思想如影随行。民主意指 管理情况等信息。另外,考虑到公众在进行环境侵权诉讼时举证的困难。公众向人民法院提起环境污染损害赔偿民事诉讼时,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污染损害举证方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016.html -
了解详情
。 (九) 起源:回家趋势与公理探寻的二重奏 有学者对诚实原则的历史沿革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将起历史发展划分为诚信契约和诚信诉讼的古罗马法,从欧洲近代史 笔者找到我国民法学界论述包括诚实信用原则在内的民法基本原则的最早的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其在计划经济时代的民法学并不构成一个普遍性的理论问题,可参周大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991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