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本条是我国现行法上无过错责任归责原则的根据。据此,仅仅有第106条第3款本身 的方便,除非特别指出,将危险责任与无过错责任视为同义。 对无过错责任的理解,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无过错责任是指不问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77.html -
了解详情
避免管辖争议。但同时,相应标准又不宜绝对,需要有一定的调整空间。诉讼标的额作为确定级别管辖的基本标准,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应当说,上述五个原则中 异议的过程中再以管辖权在上下级法院转移为由驳回当事人异议。 [2]黄川:《民事诉讼管辖制度研究一制度、案例与问题》,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第9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509.html -
了解详情
合法权益的,该行为就是侵权行为。凡是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或受法律保护的民事利益的,原则上即可认定为违法。民事诉讼被告不适格从行为上看,原告实施了错误 责任的,可以适当降低或者免除原告的责任。 三、原告承担责任的范围 民事责任的基本原则是补偿受害人的损失,恢复其被损害的权利,对于被告不适格而承担民事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68.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的贯彻与执行。 1.对“上诉不加刑”原则认识上存在不统一性 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在对立法愿意的理解上存在相悖性:一种观点认为,“上诉不加刑” 附带民事案件审理后,对其中一被告人作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赔偿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经济损失20681.82元的刑事判决书。在原被告均提出上诉后被发回重审。原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97.html -
了解详情
2002年4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简称民事证据规定)开始施行。这个83条的司法解释是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证据 法律为准绳”曾经是长期以来指导我国司法工作的一个原则,但很多人对“事实”的理解还局限于客观真实,而不是法律事实,导致民事证据规定在实施中障碍重重。由于许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3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宗旨是确保实现民事审判的公正与效率。而《规定》第三十五条规定:“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主张的法律 会因追求片面的形式公正而影响法院居中裁判的形象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裁判原则的正确实施。因此,实践中应根据案件不同的具体情况和审理情况来考虑该条的执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46.html -
了解详情
累,让大众接近司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小额诉讼制度改革呼之欲出。普通程序与简易程序是民事诉讼程序中并立的两种基本程序构造。相对于前者,后者在诉讼效率 不能让大众接近司法。因此,我们在认识到应当构建小额程序的同时应当将让大众接近司法作为构建小额程序的基本原则,将去技术化、去专业化作为让大众接近司法的手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567.html -
了解详情
契约理论的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才获得了广泛的承认和尊重,并被推崇为私法的基本原则。契约相对性原则的理论支点是:当事人在为自己设定权利义务,其效力仅及于 了更直接的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对这一规定应作如何的理解?对该条不能仅仅理解为合同当事人在行使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时应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9210.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将造成同时存在许多请求权以解决同一纠纷事实,将耗费许多成本在解释适用法律和诉讼程序上,在法律规范上应尽量避免。因为自愿移转和非自愿移转两种情形加 说明,再就各编说明: (1)体系说明 以总则规范民法的基本原理原则,并放在第一编,作为其他各编适用的准则。将人格权、身份权、财产权因性质不同,在不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8345.html -
了解详情
,回应社会关切。在科学拓展权能方面,必须坚持一些基本原则。 (一)平等保障权益原则 民事行政检察制度设立的目的,是要通过限制权力来实现权力保障。不可 当事人服判息诉。在办理侵犯公私财产权益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行政赔偿申诉案件以及其它不符合抗诉条件的民事行政申诉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有和解意愿且符合和解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7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