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利用规章制度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受损,要求用人单位制定规章制度时其内容要合法、要经过民主的制定程序,并向员工公示。不符合这些法定条件,不能作为法院审理案件时的裁判依据。 同时,现今法律没有对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设立固定的标准,这就要由用人单位根据自己的单位性质、业务领域需要、地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844.html -
了解详情
漠视现行的法律法规、政策而致使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的某些内容违反法律规定而不具有法律效力,如企业依这些内容管理员工而发生争议,企业的行为将得不到法律 现行法律不断推陈出新,制定当时属于合法的内容可能现在已不合法。因此企业应当自行或委托有关专家对已有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及时修改、补充相关内容。...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8419.html -
了解详情
向员工告知是公司的法定义务 就本案的争议焦点,记者采访了承办法官颜思远。 颜思远介绍,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劳动规章制度 卫生、保险福利、职工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应当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提出方案和意见,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2402.html -
了解详情
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企业如违反上述规定与员工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企业 法律未对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作出明确规定,建议企业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明确定义或者具体列举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以避免或者降低败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346.html -
了解详情
员工 法律未对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作出明确规定,建议企业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明确定义或者具体列举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以避免或者降低败诉的 的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的工作量。建议企业在劳动合同中或者岗位说明书中确定员工的工作量且保存相应培训材料。 对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28038.html -
了解详情
原因。这样做的好处,既可以避免违反法律,出现歧视性条款,也可以让员工明白录用条件的合理性,消除未被录用者的不满心理,避免劳动争议的出现。制定 法律未对“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作出明确规定,建议企业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明确定义或者具体列举“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以避免或者降低败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958.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给其造成了重大损害。2)对于什么是“营私舞弊”,企业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明确责任,厘定标准。3)界定“营私舞弊”可参照刑法的规定。其原则有 、企业形象等方面来具体分析。操作提示:1)应以规章制度作为依据。用人单位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对何种行为属于“营私舞弊”行为一定要作明确定义并作具体列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873.html -
了解详情
停止疾病保险待遇恐怕难以实现。所以现在对于用人单位来说,最有效的手段是要求该员工返回单位复工。 由于现在《企业职工奖惩条例》已经废止,公司内部管理主要以内部的 公司其他事务中,都必须要严格按照法律、规章制度及公司流程的规定办理,并且需要保留好足够的证据,以此处理员工的相关行为,并保护好公司的合法权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681.html -
了解详情
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企业如违反上述规定与员工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企业 法律未对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作出明确规定,建议企业在员工手册或者规章制度中明确定义或者具体列举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以避免或者降低败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4671.html -
了解详情
同时给予赔偿经济损失的处分。 第五十六条 对以下严重违反劳动纪律的规章制度的员工,可酌情给予警告、记过、撤职、辞退、开除的行政处分,对情节特别严重 。 第五十八条 本手册各条规定解释权属厂部。 门卫岗位职责一、 严格执行本厂员工进出厂制度,坚持原则,一视同仁,按制度办事。 二、 负责发放全厂报纸、信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26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