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折中说,其本质上都是以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来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结果都违反了刑法因果关系客观存在的特性。因为,持本说者总体上 亦不能纳入评价范围。 五、结语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理论中各学者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以致实践中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很盲目。因此,笔者对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11.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折中说,其本质上都是以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来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结果都违反了刑法因果关系客观存在的特性。因为,持本说者总体上 亦不能纳入评价范围。 五、结语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理论中各学者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以致实践中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很盲目。因此,笔者对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98.html -
了解详情
存在着基于这个行为一般就会发生该结果的这种相当的关系时,就认为有刑法中的因果关系 [9]。相当因果关系说的重点在于相当性的判断,于此又分为三说,包括 但是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折中说,其本质上都是 以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来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结果都违反了刑法因果关系客观存在的特性。因为,持本说者总体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024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无论是主观、客观还是折中说,其本质上都是以人的主观认识为标准来判断因果关系的存在与否,结果都违反了刑法因果关系客观存在的特性。因为,持本说者总体上 亦不能纳入评价范围。 五、结语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理论中各学者未达成一致的观点,以致实践中因果关系的判断也很盲目。因此,笔者对大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08.html -
了解详情
的构成要件说,在方法论上存在缺陷。首先,构成要件说以犯罪阶段论、犯罪类型论为据,试图为每种犯罪形态寻找充实的定罪理由,存在方法论错误。按照犯罪阶段论,在 影响量刑却不决定定罪。犯罪不成立,谈不上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的判断问题,何来犯罪既遂的实质判断标准呢?因此,将刑法第13条但书规定作为犯罪既遂的实质判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828.html -
了解详情
在二重性说提出之初,我对共犯从属性说与共犯独立性说的理解是十分肤浅的,甚至是错误的,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二重性说,现在确实需要进行重新的反思与检讨 法定性和主客观统一性;共犯性质范畴则在借鉴吸纳了德日共犯论刑法知识元素的基础上,既批评借鉴传统的德日刑法知识中共犯从属性说和共犯独立性说之理论智识并加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6615.html -
了解详情
客观事物的存在,对于行为人对现实发生的危害结果应否存在认识,或者对危害结果的不发生是否存在轻信的判断也就失去了前提和基础,意识和意志均不可能成立。因此 都必须是行为人存在意识和意志的前提下实施,那么,刑法中同样存在认识错误的问题。与一般意义上的错误不同,刑法中的认识错误具有特定的内涵,是指行为人对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3.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责任 【写作年份】2012年 【正文】 一、法律认识错误的概念 法律认识错误的上位概念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因此界定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进一步研究法律认识错误 道德规范联系很少,不容易凭社会习惯和生活常识来判断这种行为是否违反法律。法官对相同的法律持不同见解的情况也在增多,专业法官尚不能统一对法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7023.html -
了解详情
性阻却事由。例如,日本学者齐藤诚二、须之内克彦认为,只要推定是客观的、合理的 ,即使作出的判断是错误的也应被允许即是以被允许的危险说作为 的特殊表现形式,因而应当为法律所 允许并取得刑法上的正当性效力。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情势并不紧急,行为人完全可以 征求被害人的意见却不征求,而是擅自采取行动,就是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41.html -
了解详情
占有目的”的主观方面认定方法,不仅理论上站不住脚,也不能解决实践中的诸多问题。一、盗窃犯罪中的价值认识错误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 可能从外观上区别开来,而且,被告人只是一名文化程度极低的农村妇女,更难对其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她将刹车蹄误认为是废铁,秘密窃取,被告人的辩解理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446.html -
了解详情